<rp id="0gs77"><del id="0gs77"></del></rp>

  • <dl id="0gs77"></dl><samp id="0gs77"></samp>

      <progress id="0gs77"><progress id="0gs77"><font id="0gs77"></font></progress></progress>

    1. <center id="0gs77"><center id="0gs77"><xmp id="0gs77"></xmp></center></center>
    2. 大公網

      大公報電子版
      首頁 > 藝文 > 小公園 > 正文

      ?樂問集/告別“香港新音樂之父”\周光蓁

      2023-01-16 04:25:20大公報
      字號
      放大
      標準
      分享

        上周本欄悼念“香港流行曲之父”顧嘉煇,沒想到兩天后另一位殿堂級音樂大師亦駕鶴西去。被尊稱為“香港新音樂之父”的林樂培上周三安詳辭世,享壽九十六歲。

        去年八月本欄曾報道大師九十六歲生日晚宴,席上主人翁精神矍爍,笑逐顏開。另外筆者一直與他在港臺第四臺工作的女兒林家琦保持聯絡,因此噩耗傳至時,感到非常意外。

        林樂培在香港以至國家、國際音樂界的貢獻是多方面的。早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留學美加期間,就強烈意識以現代手法優化中國音樂文化。他在一九五八年創作的小提琴奏鳴曲《東方之珠》既思鄉,也大膽采用了京劇元素。另外他為《昭君怨》和《春江花月夜》等傳統經典名曲編配成鋼琴以至樂隊協奏曲,成功把中樂的韻味、音色通過西樂或交響技法表現出來,效果讓人眼前一亮。

        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職業樂團的誕生,為林樂培的創作提供平臺,例如一九七七年由香港管弦樂團首演的《形象》,次樂章題名為《西皮變》,傳統平劇過門曲改由西樂團演奏。同年香港中樂團成立,林樂培先后創作《秋決》《昆蟲世界》等大型作品,前者一九九三年在北京被選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,后者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。創作以外,林樂培為音樂同行、權益投入大量精力,先后參與成立“亞洲作曲家同盟”、“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”等機構,亦將香港帶進國際現代音樂版圖。

        林樂培晚年仍活躍于創作,也對早期作品的重演表示極大熱情。三年前由同樣在澳門出生的廖國敏指揮前輩的《謝灶君》揭開港樂新樂季,林樂培由女兒陪同上臺接受鼓掌,沒想到那是大師在舞臺上的最后揮手(見附圖)。

      點擊排行

      学长~能把遥控器关了嘛作文
      <rp id="0gs77"><del id="0gs77"></del></rp>

    3. <dl id="0gs77"></dl><samp id="0gs77"></samp>

        <progress id="0gs77"><progress id="0gs77"><font id="0gs77"></font></progress></progress>

      1. <center id="0gs77"><center id="0gs77"><xmp id="0gs77"></xmp></center></center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