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p id="0gs77"><del id="0gs77"></del></rp>

  • <dl id="0gs77"></dl><samp id="0gs77"></samp>

      <progress id="0gs77"><progress id="0gs77"><font id="0gs77"></font></progress></progress>

    1. <center id="0gs77"><center id="0gs77"><xmp id="0gs77"></xmp></center></center>
    2. 大公網

      大公報電子版
      首頁 > 新聞 > 兩岸 > 正文

      ?賴清德掌民進黨黨魁 臺灣民眾呼吁棄“獨”

      2023-01-16 04:24:52大公報
      字號
      放大
      標準
      分享

      圖:臺灣民眾舉行集會,批評民進黨當局的“臺獨”路線破壞兩岸和平。\資料圖片

        綜合中央社、中新社報道:在15日舉行的民進黨黨主席補選中,現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作為唯一候選人當選。這場等額選舉的投票率為17.59%,賴清德將于1月18日就職。外界關注民進黨換新黨魁后兩岸路線是否作出調整。有臺灣民眾呼吁民進黨應放棄“臺獨”黨綱,改善兩岸關系,如此才有利于臺灣民生福祉。兩岸學者指出,賴清德曾自稱“務實的臺獨工作者”,擔任黨魁后顯然不會放棄“臺獨”路線,兩岸關系將持續緊張,島內民生也將繼續受到影響,民進黨不思悔改,明年大選恐將下臺。

        因2022年“九合一”選舉失利,蔡英文于2022年11月26日辭去民進黨黨主席職務。2022年12月14日,賴清德登記參選民進黨黨主席。

        賴清德曾自稱“務實的‘臺獨’工作者”,近期拋出所謂以“和平保臺”取代“抗中保臺”議題,臺灣社會普遍認為他將爭取代表民進黨參加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?!堵摵蠄蟆?5日的報道指出,賴清德當選民進黨黨主席后面臨團結黨內、擺平派系和平衡“行政、立法”等“三大挑戰”。

        黨魁補選投票率僅17%

        民進黨代理秘書長林鶴明15日晚間召開記者會,公布黨主席補選選舉結果。他指出,這屆黨主席補選選舉投票的總選舉人數23.8664萬人,投票率為17.59%,投票數為41989票,其中有效票為41840票,無效票為149票。1號候選人賴清德得票數41840票,得票率99.65%。

        相較2019年黨主席選舉時投票率16.90%,這次補選投票率略高。從2008年以來,黨主席選舉都是多人角逐;同為同額選舉的歷屆黨魁選舉,2005年第11屆第一次補選的投票率為19.73%,該屆由蘇貞昌以99.71%當選。

        賴清德將于18日接任黨主席,任期至2024年5月20日。

        民進黨中央黨部的人事布局,近日陸續底定,包括“菊系”(“監察院長”陳菊)的許立明接任黨秘書長、“正國會”的楊懿珊出任副秘書長,另一位副秘書長則可能由賴清德的核心幕僚出任。

        臺主流民意盼兩岸和平

        另據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:臺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向大公報表示,當前民進黨當局施政荒腔走板,島內早已民怨沸騰,賴清德接掌民進黨主席,拋出“和平保臺”,其實是“換湯不換藥”。賴清德如果對兩岸關系提不出破冰的具體做法,恐怕還是過不了臺灣民眾這一關。臺灣民心思變、望治,希望兩岸關系得以和平發展。

        臺灣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南部分會會長周池春表示,越來越多島內百姓認清了民進黨謀“獨”只為一黨之私,只會破壞臺海和平穩定?,F在,島內民眾都主動去抵制“臺獨”、對抗“臺獨”,不甘做“臺獨”的炮灰。“求和平、求穩定、要過好日子”才是臺灣的主流民意。

        國民黨孫文學校北院院長林定芃表示,在兩岸必將走向統一的大勢下,島內民眾已然厭煩了民進黨聒噪的政治把戲。兩岸關系的主動權和主導權牢牢掌握在大陸手中,堅持一中原則和“九二共識”是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,臺灣政治人物究竟玩政治把戲還是想真心改善兩岸關系,大陸會“聽其言”更會“觀其行”,奉勸賴清德主掌民進黨后能夠懸崖勒馬,認清國際和臺海局勢,不要再制造兩岸緊張和沖突。兩岸和平只在一念之間,如果相向而行,往統一的方向走,就沒有兵兇戰危的問題,2300多萬臺灣民眾才能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。

        選情“冰冷” 綠營士氣低落

        據中通社報道:民進黨主席補選15日進行投票,唯一參選人賴清德確認當選第17屆黨主席,將于18日正式就任。

        當天北臺灣氣溫驟降,民進黨主席補選選情同樣“冰冷”。即使在高雄、臺南等綠色大本營,投票率也不足15%,最終全臺投票率僅為17%,賴清德仍然過關,成功當選。

        出現如此冰冷的選情,除去年關將至的因素,原因不外乎是民進黨黨員對這場等額選舉難以提起興趣。自現任黨主席蔡英文請辭后,賴清德接黨主席早已成為定論,沒有人出面挑戰,也沒有人提出疑慮,這場選舉或許在很多綠營支持者心中被定義為“走過場”。

        蔡英文2020年連任當局領導人成功后,民進黨借?全面執政,已然將“民主進步”四字拋之腦后,用“專制倒退”取而代之。地方縣市長選舉提名由蔡英文一手掌控,黨內民主化為泡影,此次黨主席補選出現極低投票率,不過是綠營“民主缺席”的又一次重演。

        “民主進步”成了空話

        “民主進步”成了空話,“專制倒退”成了寫照。賴清德這位“后蔡英文時代”的綠營共主,沒有展示出檢討的勇氣與改革的魄力,只有政治斗爭的算計,民進黨換了主席,也只會繼續離民意越來越遠。

        “民進黨只有權爭”

        臺中市民黃炳烽:賴清德曾自稱是“務實的臺獨工作者”,這已成為他個人標簽之一,所以賴清德接掌民進黨主席,對兩岸交流沒有任何幫助。民進黨當局從來都沒有考慮臺灣民眾的感受,甚至違反主流民意,眼里只有利益的爭奪。

        “‘臺獨’違反民意”

        臺北市民翁鼎鈞:民進黨進入了“賴清德時代”,意味著臺海局勢將會進入到一個更加動蕩和不確定的時代。島內民眾也清楚賴清德的目標就是參加2024年大選,但是賴清德的“臺獨”主張違背臺灣民意。兩岸和平是主流民意。

        “換湯不換藥”

        臺北市民張穆庭:民進黨的兩岸論述從“抗中保臺”調整為“和平保臺”,其實是“換湯不換藥”。只要民進黨不放棄“臺獨”黨綱,所謂的“和平”就只會是一場空談。

        “‘抗中保臺’行不通”

        臺南市民陳昱旗:和平發展是臺灣最大的民意,而只有放棄“臺獨”才會有和平。去年“九合一”選舉慘敗的事實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民進黨,“抗中保臺”是走不通的絕路。

        民眾黨資源不足 地方選舉不如預期

        據中通社報道:臺灣民眾黨去年“九合一”地方選舉成績不如預期,黨主席柯文哲15日總結原因指,選舉前廣泛提名,但資源不足導致左支右絀。

        臺灣民眾黨當天召開第2屆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,并舉辦中央委員暨中央評議委員選舉。

        柯文哲致辭時表示,去年“九合一”地方選舉民眾黨成績不如預期,距離改變臺灣政治的目標還很遠,民眾黨會痛定思痛、反省改進。

        歸結原因時,柯文哲指,民眾黨一開始希望廣泛提名,拓荒開辟疆土,后來發現資源有限,反而陷入左支右絀的困境,對黨籍候選人幫助不夠、訓練不足,無法給民眾留下深刻印象。

        柯文哲還指出,民眾黨地方黨部普遍經營不足,未給予候選人足夠支援;自己在選戰時仍以臺北市政為重,只能利用剩余時間輔選,結果力有未逮。民眾黨秘書長周臺竹表示,在離開臺北市政府后,柯文哲可全心投入黨務,相信2024年選舉結果會有起色。

      相關內容

      點擊排行

      学长~能把遥控器关了嘛作文
      <rp id="0gs77"><del id="0gs77"></del></rp>

    3. <dl id="0gs77"></dl><samp id="0gs77"></samp>

        <progress id="0gs77"><progress id="0gs77"><font id="0gs77"></font></progress></progress>

      1. <center id="0gs77"><center id="0gs77"><xmp id="0gs77"></xmp></center></center>